光伏主产品市场均价皆大幅下跌
日前,全球主流光伏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主产品市场均价皆大幅下跌。
在整个光伏行业面临阵阵“寒流”之际,起步稍晚的东莞光伏产业,情况同样不太乐观。在利润降低情势下,东莞主要的光伏企业纷纷寻求成本控制之道。同时,在光伏产业链上游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正想方设法在下游应用方面寻求突破。
价格直线下跌
日前,全球主流光伏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一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等光伏主产品市场均价皆纷纷跳水,一季度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均价分别同比下滑48%、57%和44%。
跌幅最大的是硅片价格,价格同比下跌高达70%。IMSResearch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硅片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至0.30美元/瓦,而仅仅一年之前,价格还是1美元/瓦。仅仅一年时间,光伏产品的利润率已从去年的139%降到如今的20%左右。
正是在高利润率的诱惑下,2011年,光伏行业度过了狂飙突进的时期,产能扩张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长,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最终导致价格直线下跌。IMS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11年底,全球光伏硅片产能增长了50%,达50GW,而安装需求仅增长了35%,至26.9GW。
以东莞光伏玻璃为例,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太阳能玻璃的毛利率去年下跌超过30%,主要光伏玻璃厂商纷纷放缓了扩张步伐。例如,南玻玻璃日前就宣布将对其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去年信义玻璃曾计划将光伏玻璃业务分拆上市,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也暂停上市进程。
成本控制启动
在巨大的价格压力以及严酷的市场竞争下,光伏产业上游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策略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易事特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海波表示,目前,东莞的一些光伏组件供应商为了规避风险,正积极想办法削减内部成本。
东莞一家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硅片现货价格跌幅超过多晶硅价格,他们发现可以用低于内部成本的价格来采购硅片,于是开始有意减少他们自身的产能,转而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购买。IMSResearch分析师认为,从成本更低的供应商处采购硅片,会成为一种趋势。IMSResearch的数据表明,目前,向外采购硅片比企业内部生产硅片每瓦可节约成本0.05美元左右。
根据徐海波了解到的情况,包括南玻玻璃在内的东莞光伏企业,也在努力提高多晶硅的使用效率,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控制成本。例如,南玻玻璃日前对其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并择机按三期的模式进行升级改造,意欲将其生产燃料转变为天然气,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
中海油收购阿特斯有阴谋?
一直以来都是由民企掌控的国内光伏业近期突然杀入数家央企,尤其是近期,“两桶油”之一的国内央企中海油正在与国内光伏巨头阿特斯电力谈判收购事宜,闹得满城风雨,若收购成功,中海油将一跃跻身国内光伏前五名,目前谈判尚在进行中。这一举措,也让业内人士猜测不断,中海油收购阿特斯是无意之举,还是预谋已久?央企进入光伏行业,在光伏业进入产能过剩的发展低谷时,光伏曙光吗?
2月底,中海油通过其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与西班牙太阳能公司Isofoton在天津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和光伏电站,发展亚洲地区光伏电站业务。中海油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将负责太阳能电池的量产,并为太阳能工厂的发展提供资金;Isofoton持有49%股权,为太阳能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提供技术支持。两者计划将建设15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工厂和光伏电站,为此中海油将斥资3亿美元。
Isofoton首席执行官AngelLuisSerrano表示,公司未来将业务重点转移中国,也有意在中国建厂。Isofoton在中国发展业务,不仅为降低成本,还因看好中国光伏市场的未来,中国未来三年内的组件安装将会超过15GW。
但光伏业界对中海油与Isofoton的合作并不看好。一位江苏光伏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全球最好的光伏企业都在中国,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要远优于国外企业,中海油此举显然有些舍近求远。“而且150MW的产能连尚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难成气候。
显然中海油也意识到了,中海油手里握着大量的现金流,只有收购一线主流光伏大厂,才能在光伏行业立足,这也是它谋求收购阿特斯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一线几个光伏龙头企业中,阿特斯财务清晰、管理规范、战略上也没有出现过失误,是个非常有升值潜力的公司,而其他一些公司则过于复杂,这些是中海油看重阿特斯的原因。”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表示。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阿特斯预测在2012年的出货量在1.8GW到2GW之间,将接近尚德电力,而且该公司在去年第一、二季度均有盈利,分别为590万美元和710万美元,“阿特斯势头良好,中海油这个时候提出收购,瞿晓华不一定愿意卖,难度很大。”
洽购阿特斯是中海油布局光伏的第一步。并且中海油并非第一家进入光伏行业的央企,此前中石化在塔河油田首座光伏发电站已开始建造,这也被认为是传统石油能源公司涉足光伏产业的一次尝试。而在“两桶油”之外,另一个央企,中国化工也在近日宣布高调进入光伏行业。
光伏产业的"能源"性质,或许注定了它无法逃离国有资本的纠缠。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光伏电站建设历程中,国有电力集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民营企业愿意与否,他们都不得不与国企捆绑在一起以为自己的项目增加"保单"。如今,在光伏制造领域中,对于国企的杀入,业者言论如何?在记者采访的十余位光伏人中,态度分为三种:
部分人把国企的介入看成狼来了,认为在最脆弱的时候被抄底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有些不值;有些人则持中立态度,静看事态发展;而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国有资本强势介入帮助光伏企业摆脱危机。
其实,不管中海油是否洽购阿特斯,国企民企如何合作,大家所想的,都是如何使光伏产业渡过寒冬,迎来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中石化除了建造光伏电站之外,也有意在光伏界扩张。一位下游光伏厂商表示,中石化开始在业界与一些光伏企业进行接触,寻找收购对象。“和另一个新进入者同样是央企身份的中国化工集团。近期,该公司强势进入光伏行业,据其声称,组建航母级的光伏企业是中国化工“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而该计划也得到了国资委的大力支持。
【光伏逆变器www.tsolp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