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源中国 繁体 English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产品世界 技术研发 服务支持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企业动态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报道
 
行业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让阳光普照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园面临停产
发布日期:2012-5-26 10:12:41 收藏到网摘: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雅虎收藏

让阳光普照光伏产业

日前,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中国产品被认定接受不正当补贴,不同企业将分别被征收2.9%、4.73%和3.61%的惩罚性关税。虽然较低的关税几乎难以看出惩罚的意味,让国内的企业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业内人士指出,5月16日的反倾销初裁是此次中美光伏对决的“攻坚战”。诸多迹象表明,结果或对中国企业不利。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美国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同时,德国光伏界也计划于近期向欧盟状告中国光伏产品廉价倾销。欧洲各国的效仿,对国内光伏企业的打击将更加沉重。

我国太阳能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2004年仅占全球市场的5%;2007年产量跃居全球首位;2010年所占全球份额已经超过50%。目前,中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林林总总的大小企业有七八百家。

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表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358亿元左右,其中亚洲市场约占21%,美国市场还不到15%,欧洲市场则接近57%。

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2012年,将是光伏企业大浪淘沙的一年,也是中国光伏企业的转型年。

寻找蓝海:在大浪淘沙中转型

“防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引起了普遍关注。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欧美的贸易保护日益严重,受到“双反”的多晶硅光伏产品的出口面临日益严峻的情况,国内太阳能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而转型的方向,就是基于染料敏化氧化钛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瑞士投资银行Sarasin在《太阳能产业——激烈竞争下的适者生存》的太阳能产业可持续性研究报告中指出,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顶级公司将迅速扩张。在第一太阳能、夏普、昭和壳牌、通用电气和汉能控股的带动下,预计到2013年,薄膜太阳能产业能够达到32%的年均增长率。

与传统的晶体硅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材料省、低能耗、无污染、低成本、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显著的优势,在促成光电建筑一体化、提升建筑美感方面也具有先天优势。另外,薄膜电池在早晚、阴天等弱光条件下,仍可产生电能,因此,在同样地理和气象条件下,全年发电量比晶体硅电池高出10%到15%。

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未来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开辟新的市场蓝海。

打开内需:“家家用电”到“家家发电”

数据显示,中国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大国,却是使用小国,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团体提案。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美将发展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战略的突破口,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发展太阳能的主要路径,抢占能源革命制高点。

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太阳能发电中的运用比重超过80%。欧美发达国家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及外立面相结合,每个建筑就是一座小型发电站,实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不用占地,不需要远距离传输。

从技术来看,目前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环保无污染第二代、第三代非晶硅薄膜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技术和弱光发电等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装备制造、电池生产到发电整个产业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获得欧美严格的认证。

从需求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大规模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潜力巨大、正当其时。

“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积极影响。”李河君说。

光伏产业园面临停产

两年前,光伏产业还是地方政府争抢发展的香饽饽,新能源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如今对不少园区而言,似锦繁花不再,留下的却是一地尴尬。

四年前,四川乐山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打造中国“硅谷”。去年年底,以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硅业)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园区内多晶硅企业开始停产进行技术改造。

“2011年7月,在乐山的母公司和双流的分公司相继停产技改时,园区内的多晶硅企业都已经停产。”新光硅业技术部副总经理吴世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乐山,四川的成都、雅安、眉山等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部分光伏产业园区,均遭遇多晶硅企业停产潮。据知情人士透露,仅四川地区,就有约两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停产。

在面临行业低谷时期,园区的管理该如何引导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已经是摆在各个光伏产业园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实实在在的考题。

诱惑

事实上,这是园区经济发展经历的偶然,也是必然。

2005年,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随后几年,便是光伏产业爆炸式的发展。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上游,价格一路飙升,一度突破500美元/公斤。一位多晶硅行业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多晶硅项目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诱惑大得让人无法拒绝。企业只要有钱,敢投入就能赚钱。对政府来说,两三千吨规模的多晶硅项目,可以为当地带来上亿的GDP增幅。

这让很多企业将其视为淘金之地,忙着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坐不住板凳,争先恐后地要发展光伏。况且,光伏是一个质优量好的朝阳产业,这让备受“以环境换金钱”诟病的地方政府看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希望。

多晶硅产业既满足了当地政府提升GDP产值的要求,也符合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发展的诉求,而且像多晶硅这样能迅速拉动当地GDP项目的并不是很多。还有一点尤为重要的是,多晶硅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的产业,不像其他项目是实行审批制,多晶硅是实行备案制,项目的主导权在地方。在省里备案就可以。

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多晶硅项目上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以至多晶硅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演变成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在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包括四川在内,多晶硅行业在全国上下大干快上。短短数年间,多晶硅项目满地开花,全国的20多个省都建立起了多晶硅项目。地方政府也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在上多晶硅项目。

可是,这样的市场发展势头没有持续太长时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给这个火热的产业降了温,光伏产品需求迅速下降,但是国内多晶硅的产能却在不断释放。根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高达16万吨,与2009年的10.5万吨相比,增长了52%。

多晶硅的价格达到500美元/公斤的价格顶点后,便急速暴跌。2011年,多晶硅价格从年中的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的30美元左右/公斤,现在更是滑到了18美元/公斤左右。这不仅让多晶硅企业难以承受,也让政府尝到了盲目招商的苦果。

自救

多晶硅行业乃至整个光伏行业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地产业园区则开始努力展开自救工作。成都市新能源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的市场,另外也在帮助企业进行自身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发展上坚持多条技术路线的园区抗风险能力较强。多晶硅受到影响,园区还有其他新能源,如薄膜电池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此外,园区除了光伏,还发展储能电池、核电配套的风能等。“整体来看,我们的品种比较齐,多条腿走路,多条技术线路并进。”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处副处长蒋炜对光伏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在经过企业调研之后,蒋炜认为,光伏行业现在面临的困难也不全是坏事,这将促进了企业搞好技术研发、成本控制,搞新兴市场的扩展。

他认为,首先要支持和帮助企业技术进步和扩张。虽然国际光伏行业面临困境,业内普遍预计将会有一至两年的低迷期,但积极抓住机遇和优势,在技术研发提升、经营成本控制、新兴市场拓展等方面努力取长补短,化危为机,力争推动多晶硅产业平稳发展。

具体来讲,在资金和人才上着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在国家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区自身优势制定光伏产业发展目录:哪些该重点发展,哪些该优化发展,哪些应该限制发展的相关规划。

此外,提高企业的集群发展水平和多方拓展市场也是蒋炜呼吁各地园区引导、各地企业应当实行的应对策略。多晶硅企业产业链缺失的,就要帮助企业补足产业链。比如可以引进高端的生产设备、系统集成等。通过这些方式促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发展,抱团取暖。

虽然美国、英国等国削减补贴,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我们仍可以开辟新兴国家的市场。“比如大西洋、新西兰、南非这些市场都非常好。而我也比较看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这些市场的前景。”蒋炜表示,业内人士都非常希望国家能尽快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启动起来,支持重点的龙头骨干企业。而在市场低迷期,园区、企业更应该对现有的一些重大项目,加紧、加快建设,等低迷期过去后,这些项目正好就投产。

“政府要帮助企业度过行业低迷时期,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补贴和支持。但主要还要靠企业自身,不然我们又可能成为别人反倾销反补贴的对象了。”蒋炜说,有些项目是非常好的,如薄膜电池、聚光光伏等,要往这些方向引导园区发展,至于多晶硅产业,保持现有的企业,然后做大做强。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优化发展环境,在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适当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把国家的一些政策利用好。比如光伏屋顶计划、金太阳。

在蒋炜看来,多晶硅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市场上,肯定有波动期,是很正常的。产业园区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服务,建设相关的一些检测中心、企业的技术工程中心等。因为不管行业发展好与不好,即使企业倒闭了,那些研发的技术和知识始终是有价值的,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是有价值的。

由于光伏属于电池行业,在一些设备方面可以互相兼容。蒋炜还建议,一些配套企业可以暂时转行做其他产业。但是纯粹做新能源的企业,现在就应采取技术研发投入、降低成本;适当裁员、适当降低产量;适当去掉一些财务开支,争取平稳度过,实在不行就瘦身通关,再不行就兼并重组。

【太阳能逆变器 www.tsolpv.com

返回列表 打印此文 关闭此页
诚征英才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03-2012 惠州天能源逆变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10908号-1 方格网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