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在欧债危机中遭遇“穷冬”,虽然2012年当局任务报告提出“避免太阳能盲目扩张”,但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依然提出:要打造“高(科技)大(规划)全(产业链)”的太阳能企业,做光伏产业的苹果公司。
作为一家以水电、风电、太阳能为主业的民营洁净能源企业,汉能集团的权益总装机容量现已超越600万千瓦,规划相当于三峡的三分之一。
而20多年前,汉能的兴办人李河君刚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卒业,凭着从教师那边借来的5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万新元)开端创业,生意芯片、文具、粮油甚至地产,掘到“第一桶金”后便创建了华睿投资公司,即汉能集团的前身。
水电巨子“进军”太阳能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开展至今,汉能最惹人注目的业绩都离不开洁净能源。
李河君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领衔,第二次美国领衔,第三次微软领衔,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新能源为主,“汉能有一个愿景,就是让我们中国人也来领衔一把。”
在业界,汉能集团以民营水电巨子著称。在这个由国企“唱主角”的范畴,李河君及其团队备受压力。一位部级高官甚至称,“民营企业基本不成能做成水电这么大的工程”。
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汪洋则力主给民营企业一个试点时机。汉能集团便乘隙而上,历时8年,投资约180亿元,在金沙江上建成一座两期总装机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装机量超越葛洲坝10%,成为全球最大的由民营成本建立的单体水电站。
李河君说:“在这个进程中,民营企业十分困难,也算是一个奇观。”固然水电工程素来有“印钞机”之称,但剧烈的竞争促使他寻觅多元化开展之路。
2006年,李河君中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他在尚德公司开创人施正荣等会员中调查到,那时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为每度三四元,但2009年便降至一元左右。“所以我判别,也许最多三四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就可以降到核电、火电的五六毛钱成本,这是一个严重时机。”
李河君对太阳能的宏大潜力毫不怀疑。“假如把中国20%的修建物装上太阳能薄膜,其发电量可达1000GW(十亿瓦特),相当于当前中国一切的电力装机量。
在北京总部,汉能集团方案将三栋办公楼装上太阳能薄膜,发电量足够整座楼全天候运用。这种被称为BIVP(太阳能修建一体化)的设计日益遭到学界承认,当前是汉能光伏营业的主攻偏向。
“以前良多中小企业测验做‘薄膜’发电,都频繁失败,缘由是没有规划。汉能到去年底,总计大约启动240亿元投资,产能估计可到达200万千瓦,应该说初具规划。” 李河君说。
力推光伏“全产业链”
去年,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近70%的欧洲遭遇债权危机,第二大市场日本遭遇地动,美国、印度等国度又接踵向中国光伏提议“双反”查询,使得中国光伏企业遭遇“穷冬”。不少人建议李河君“求稳”,不要疾速扩张,而这位广东商人仍然选择了对峙。
李河君以为,太阳能是以科技为导向的行业,“光做中游是不可的,计谋风险十分大,所以汉能选择做‘全产业链’,自立研发中心技术。只要上游把握高端设备制造,中游出产太阳电池能板,下游发电,才干整合产业链。”
他的自傲源于一种行业趋向:在成本高、规划小的多晶硅产物蒙受重创的还,具有规划优势、采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正继续扩张。李河君说,太阳能产业的特征就是“高(科技),大(规划),全(产业链)”。
近年来,汉能集团全力研发,把握了太阳能薄膜电池、柔性电池的中心技术,从原资料、高端配备制造、电池片出产到太阳能电站建立,构成了完好的“全产业链”运作形式。
据剖析,中国光伏企业正设法延伸产业链条,经过产业垂直一体化开展,获取电站优越的投资报答率,还也为本身的组件供应不变的发卖渠道,以此打破产能过剩的困局。
依照这一思绪,李河君陆续推出了不少“大手笔”。2011年6月,汉能四川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建成,一期产能为300兆瓦。5个月后,该公司位于广东河源的出产基地也正式投产。本年3月,第七条出产线即海南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基地投产运营。
李河君自己也一改“闷声发家”的低调姿势。他说:“我们的水电站从几十万瓦,到几百万瓦渐渐做起来,整个进程中都没有发声。但是,太阳能与水电行业分歧,面对的是全球市场竞争,汉能要把品牌做起来!”
此外,李河君泄漏,汉能集团还正在进行股权构造调整。“我是绝对控股,剩下百分之几非常给人人。企业开展第一是靠人,第二是靠人,第三照样靠人。我们要打造一千个亿万富翁,这么开展下去规划会十分大。”
【惠州天能源:www.tsolp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