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源中国 繁体 English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产品世界 技术研发 服务支持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企业动态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报道
 
行业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微网阳光应如何化解光伏寒冬加快光伏大市场的明朗趋势?
发布日期:2012-7-31 10:55:21 收藏到网摘: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雅虎收藏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2012年国家将开启智能电网建设的大市场,小微网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其技术将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光伏电小微网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关注,主要是因为光伏电微网技术具有即发即用、无需储能、适用性强、效益明显等优点,所以已被普遍地认为是在目前情况下较为适合实际运作的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近年来,与
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寒冬已至”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电微网”的内需市场推广应用则可以用“阳光灿烂”来形容,“小微网、大市场”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朗。
 
  而近期,有关“国家科技部机关办公楼屋顶即将建微网”的消息,更是成为了业内广泛关注的热议话题之一,其“示范效应”不言而喻,并被业内人士充满希望地称之为“‘小微网’登上‘科技顶’”。

“小微网”入驻科技部办公楼顶
 
  即将入驻国家科技部办公楼屋顶的“微网”,是一个集“风电、光电、储能”于一体的微网项目,其中风电部分的装机容量为8×300W,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15KW,储能系统采用标称容量为20kWh的钛酸锂电池,采用可灵活移动的柜式结构,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控制,具备并网和离网两种工作模式。

  据
惠州天能源逆变技术网了解,“微网”的监控系统由LM和MDS调度控制组成,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投切(或输出功率控制)、储能子系统的功率控制和负荷投切。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电网和负荷等通过LDU连接,构成“微网”的发电、储能和用电环节,风电逆变器组成离网系统单独为屋面照明负荷供电,其信息由LM采集,并上传至MDS。MDS通过LM获取各个支路的功率等信息,并通过LDU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离网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网系统的平衡。

“光伏电微网”悄然进入成长期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与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喧嚣相比,“光伏电微网”的市场拓展则显得相对沉寂。但实际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干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不仅使“光伏电微网”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并且已悄然地进入了成长期。

  第一是近年来海外市场与内需市场的实际情况已经证明,悬于光伏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是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而有效的“破剑之道”就是必须要培育相对稳定并能够实现稳步增长的内需市场。

  第二是伴随着“分散开发、自发自用”模式已逐渐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自发自用、内需希望在屋顶”也逐渐开始成为了扩大光伏发电内需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光伏电微网”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第三是作为国家电网的有效补充和分布式发电的有效利用形式,具有“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等优势的光伏电微网技术,着重于从“系统集成”方面来切入“自发自用”模式的分布式发电,相当适合于在目前情况下进行实际应用。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虽然“小微网、大市场”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朗,但光伏电微网的被认知度却依然很低,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在光伏电微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推广企业“单打独斗”的身影,而并没有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合力,从而出现了“微网阳光还难以化解光伏寒冬”的情况。

  所以说,“微网阳光能否化解光伏寒冬”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合力,因为只有多方努力形成了合力,“微网”阳光才能够化解光伏“寒冬”,才能够使“红海”逐渐变成“蓝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资讯,请登陆惠州天能源逆变技术网:www.tsolpv.com
返回列表 打印此文 关闭此页
诚征英才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03-2012 惠州天能源逆变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10908号-1 方格网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