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前立法會大樓位於中環的核心區
中區是香港的政治及經濟中心,集歷史建築、現代建築於一隅。英國自1841年佔領香港後,即在中環金鍾一帶駐軍,所以現存最古舊的英式建築都在這裏,作為歷史的印證。福建中學(小西灣)通識科教師舉辦了「中環歷史建築之旅」的考察活動,帶領二十位中四同學,漫遊中環的歷史建築物,走進時光隧道,感受香港殖民地時代的流金歲月。
新古典主義的前立法會大樓
位於中環核心區的前立法會大樓是此行的第一站。1898年,英國建築師採用了新古典主義手法設計最高法院以愛奧亞柱式、角柱承托兩層高的迴廊。不過同學最感興趣的,p是大樓的外觀設計,反而是矗立在樓頂的希臘女神泰米斯像,雙眼被蒙,手執天秤,象徵公義無私。最高法院於1903年開始興建,直到1912年才由港督盧押爵士開幕,其主審庭是當時英國殖民地中規模最宏大的。二次大戰日據時期,法院曾遭戰火損壞。1977年受興建地下鐵路的影響,大樓一度需要關閉。1984年,政府宣布最高法院為法定古蹟,翌年更建為立法會大樓。今天泰米斯看?一些是非不分的市民,密謀以癱瘓中環商業的運作為手段,進行抗爭活動。不知女神對這些違法行為,會作出什麼的判斷。
沿茯階x裏向上行,師生走到了聖約翰座堂。座堂的建築構思始於1840年代初,期間設計經過多次修正,運用了哥德式的建築結構,在1849年開始啟用。屋頂上鋸齒形的圍牆、狹窄修長的尖頂窗和支持瓦屋頂的木結構最具特色,令它成為早年港島標誌建築。二次大戰日佔時代,座堂被改為日本人的公共大堂及社交會所,當時教堂內很多傢俬及陳列品被遷往其他教堂予以保管,但大部分在1945年一次空襲中被破壞,故此現今教堂內許多陳設都是戰後重造的。
茶具館曾是英軍司令官邸
考察隊伍終於來到旅程的最後一站︱︱坐落於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它建於1846年,前身為英軍三軍司令官邸,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殖民地式建築。因大樓旁旗杆經常懸掛英國旗幟,故又名「旗杆屋」。大樓是殖民地式建築,有加強通風的百葉窗和寬闊的走廊,防止陽光直射外牆。1984年,官邸改為茶具文物館,收藏了中國珍貴茶具文物。同學看見罕有的茶具,大開眼界,心情異常興奮,嚷?要李老師請「飲茶」。
福中這次中環歷史建築考察之旅,讓同學重新認識了百年以來,香港中環的發展歷程。最後,李老師感慨地說,「這麼美麗的中環,集結了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實是每個香港人應當愛護的地區。」
愛惜中環考察活動二
福建中學(小西灣)通識科科主任李偉雄
考察貼士
1.路線安排
前立法會大樓為起點,由這座新古典主義建築物進為歷史之旅切入點。
沿炮台裏向上走,便到達聖約翰座堂,欣賞哥德式建築風格。
跨過紅棉路,便可到達坐落於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認識殖民地式的建築。
2.行程須知
先提同學行程目標,認識香港百年發展歷程。
由前立法會大樓為起點,向上行,有助認識香港城市由沿海向上發展的特點。
3.考察建議
老師宜學習一些中環歷史故事、西方建築史的資料。老師可預備一些老照片,讓同學對比今天和往昔的中環。